新闻中心 /News
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校本课程荣获省级优秀案例
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校本课程荣获省级优秀案例早在2018年在南京举行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上,在200多所学校中,我校被遴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2019年研究成果《校园博物馆绽放的美育之花》被中国教育部评为一等奖。该校本课程“校园博物馆文化”被省教科院评为优秀设计案例,是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继以上两项荣誉之后的又一殊荣!
2020年9月30日,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文件要求:“各地文物部门和博物馆要会同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开发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构建博物馆研学资源网络,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基于此,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在市教育研究所、峄城区教研室的部署下,开发了“校园博物馆文化”校本课程。该校本课程是针对国家课程很少涉及博物馆文化方面内容的现实,借助地域优势、师资优势和学校特有博物馆资源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从“了解鲁南文化,掌握学习方法,感受家乡之美,增强社会责任,促进文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的育人目标出发,开设了这门校本课程。“校园博物馆文化”校本课程,是根据人本、多元、整合、创新的课程理念,本着科学性、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原则,从人与自然生命、人与科学艺术天博官方体育、人与历史文化、人与社会生活四个方面,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和开设校园博物馆文化校本课程的方式予以实施。
校园博物馆,开启了教育的新课堂,这也正是校园博物馆与校外大型博物馆最大的功能性区别。博物馆绽放的文化教育已逐步成为枣庄二十八中强化美育、德育、智育的载体和模式。有力地促进了“课程彰显特色,文物促进教育”办学特色的形成,实现了“了解鲁南文化,培养探究能力,感受家乡之美,增强社会责任,促进文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的课程目标。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先生对该校依托校园博物馆文化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给予较高的赞誉,激励我校师生在色彩斑斓的博物馆文化的百花园里,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侵染滋润。因此,学校视博物馆方面的投资绝不是单纯地认定为是一个学校的工程基建项目,而是一次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校园博物馆文化展现给师生的不是人与艺术的简单描述,而是人类和历史的终极追问,它将引发师生对生命存在、历史文化、生存环境等以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教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教育之生面。因此,学校继续依托校园博物馆藏品去展示、表达、启发、引导、传承、守护、创新,使之绽放的教育之花更为绚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